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

褪色的老照片 (2015.06.10)

你看得出來下面這張照片是如何製作的嗎?



它雖然看起來有一點兒粗糙泛黃,但它卻是一張非常有歷史意義的老照片。

這張照片是一九八○年七月十三日攝於紐約聞名全球的「世界貿易中心」頂端的觀景台,已經有三十五年的歷史了。

大家都知道紐約這座「世界貿易中心」早已不存在了,它於二○○一年九月十一日星期二早晨被一群回教恐怖份子劫持美國民航機,仿照日本二次大戰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機將之撞擊焚燒倒塌,當年看著CNN即時新聞報導,看得目瞪口呆、心驚膽戰,那就是歷史聞名的九一一事件。

身為結構工程師,我當年從它的開工到完工,一路看著工程期刊報導追隨它的進度,因此知之甚深,之後也前前後後造訪過至少五、六次之多,難以相信,它就在幾個小時之內化為烏有、成為廢墟。

旅美期間,我父母親一共前往美國訪問過兩次,也曾上去那大樓兩次,上面那張照片就是他們第一次造訪紐約時,我帶他們參觀「世界貿易中心」在觀景台時照的,這是其歷史意義之一

一九八○年代初算是個人電腦PC的萌芽時期,我算是最早購買使用的先行者之一,當年美國稱之為micro computer,那時還沒有personal computer這個名詞。當年的PC沒有硬碟,RAM只有16K,CPU當然是很慢很慢的8-bit晶片。

而電腦螢幕主要是「黑白」的,少數「黑橙色」的,那時「還沒有彩色」螢幕。

當年的computer printer都是解析度很低的dot-matrix printer

還有,三十五年前根本沒有看過video camera那種走在時代尖端的產品。


因此,當我們在觀景台到處走走看看時,看到有一群人在排隊,一問之下,大感新奇,因為不用照相機,人站在video camera之前,看著螢幕上自己的影像,然後一下子就將之印了出來,雖然沒有照相精緻好看,但是,它的確很新奇,記得當時好像是花了三十美元為父母親留下了這張極其珍貴的照片,那是三十五年前最先進的科技留下的紀念品,這是其歷史意義之二

雖然它已經是一張褪了色的老照片,但對我而言,它卻是一張極具歷史意義、彌足珍貴的老照片。




註:

() 千萬不要用二○一五年的科技與眼光去看那張照片。

()  computer printer台灣翻譯為電腦「印表機」,而大陸當年雖然極其落後,卻也不願意援用台灣的翻譯,因此翻為「打印機」。

一九八○年代初是個人電腦萌芽時期,台灣真正使用電腦者主要是大型的商業機構或公家機關,而他們主要是用printer列印「報表」之類的東西而已,因此乃稱之為「印表機」,援用至今。

而大陸,則因當年的computer printer幾乎都是dot-matrix printer,顧名思義,此機器就是靠著其「點陣撞針」「一針一針」去「打印」出文字與圖形的,故稱之為「打印機」,也援用至今,未曾改變

時過境遷,computer printer不再只用於印「報表」而已了,不是嗎?為什麼仍稱之為「印表機」呢?

computer printer的硬體更是日新月異,目前不是雷射(激光)的就是噴墨型的機種,若仍要說用「雷射(激光)」或「噴墨型」機器去「打印」,不但是「文法上說不通」,更且,它們「根本不是用打印的方式」去列印的,因此「打印機」這個名詞是完完全全不合時宜了。

也許有人會說,那乾脆就用「印刷機」這個名詞好了,也不妥!

因為印刷機者printing press也,乃印刷工廠大量印刷用的機器,與個人用的小型列印用的printer有著很大的差異。

因此,我建議「兩岸都應該與時俱進」,廢除「印表機」與「打印機」這種過時的名詞,一律改用「列印機」這個名稱!

() 想當年,台灣把computer翻譯為「電腦」,而大陸則因為政治關係,一直不願援用台灣的翻譯,硬是將之翻譯為「計算機」,其實,計算機是calculator,只能作簡單運算而已,computer則具有類似腦的功能,可以用程式語言寫出種種的程式作更為複雜的運算(雖然後來高階的計算機也可用簡單的程式控制),因此,computercalculator兩者功能真是天差地別,不能同日而語,不能混為一談。

所幸,經過了這些年的磨合,現在大家都用「電腦」這個名詞,真是善莫大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