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

Uritrottoir (2017.12.4~19)


一提起巴黎,世人的第一個印象是:藝術之都、時尚之都、美食之都。

啊!花都的名氣的確響亮!

巴黎市區的博物館珍藏著舉世聞名畫作、藝術品,讓你看得眼花撩亂,驚嘆連連!

巴黎時裝週盛會,伸展台上世界名模的走秀,吸引了全世界時裝界的目光,巴黎時尚(chic fashion)引領了全球時裝的風潮!

巴黎美食(haute cuisine)是全世界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,米其林一、二、三星級的餐廳,比比皆是,只怕你的口袋不夠深!

大家對巴黎的印象好像都是非常正面、美好與光明的一面居多!

數年前去探視在牛津大學唸書的女兒,之後同遊巴黎,看了許多名畫(包括夢娜麗莎、拾穗等),去看了與小說「鐘樓怪人」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有著密切關係的巴黎聖母院Notre-Dame de Paris,因為時間短促,並沒有去觀光太多的其他名勝古蹟。

老實說,以一個觀光客的身份來說,我對巴黎的第一印象並不是很好,原因有二:
(1) 法國人以法語為傲,因此一般人不屑學習其他外語,連英語在內,有時候在小餐廳吃東西,英語都行不通,真是尷尬,好在我女兒會說法語,不然只能夠比手畫腳的,真是倒胃口!

        台灣多年來一直在倡導「和世界接軌」,為了讓外國人在台灣生活或旅遊更方便,因此連街道路名都加上英語翻譯,火車、捷運到站都還用英語報站名,如此的貼心,反觀巴黎,連我們懂得英語的人都感覺到寸步難行,不但路名看不懂,法語聽不懂,問路也問不出答案來。

       但是,話又說回來,人家是高高在上,他們沒請我們去,是我們自己搶著要去,當然他們沒有必要遷就我們,反觀我們,是我們花錢打廣告要人家來玩,因此往往低聲下氣地「用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」的方式處理事情,算是很貼心,但,有時候想想,是有一點兒過了頭。

(2) 我們在一家小餐館吃完午飯後走路去參觀聖母院,那時是四月初,仍然寒氣凜冽,到達那裡時,已有長長的人龍,只好跟著排隊慢慢的進去參觀,當時的印象與小時候看的漫畫、小說與電影裡頭的描述的東西大相逕庭,畢竟,小說的敘述與現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。

        午餐喝的水,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消化,終於在寒冷的天氣裡慢慢開始發威,想找個洗手間解放一下,卻遍尋無門,真是急死人了!突然想起先前吃中飯的飲食店,也許可以去方便一下,好不容易循著原路走回去,好高興還真的找到了,匆匆忙忙跑進去,沒說幾句話,那老闆就揮揮手說NoNoNo……,只好無奈的離開,沿街繼續尋找有無其他替代方案,好不容易看到了一家速食店,趕快買了一些小點心與飲料,然後名正言順地使用他們的洗手間,好好的解放一下!


巴黎是一個如此國際化大都會,卻對遊客不是很友善,這是我始料未及的。

也怪我自己沒有事先做足功課,事先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民情,後來研究一下才
發現,原來巴黎自拿破崙時代以前,當地人在情急之時,往往就就地解決,因此
public peeing or public urination(就地解決,當街尿尿,當街小便,當然是指男
人)是司空見慣的事情,也因此,長年以來,街道上的尿臊味早就為人詬病,而
諷刺的是,大家也習以為常了,難怪有人戲稱巴黎為the city of pee and the city of
pong(尿尿之都與尿臊惡臭之都),只是我們這些外國人「不知入鄉隨俗」而大
驚小怪而已。

以前常聽媒體報導說印度人衛生觀念很差,常常到處大小便,這幾年莫迪總理上
任後,積極的想要改進他們廁所文化的沉痾,下了一番功夫,蓋了很多廁所,但,
一時之間還是難以改變老百姓上廁所的習慣,加之,廁所管理欠佳,臭氣熏天,
更是搞得死老百姓沒有意願去使用。

大陸改革開放之初,許多觀光景點的廁所也常常為人所詬病,近幾年好像作了不少改進,北京聽說還蓋了五星級廁所,當然這只是少數的例外。

我們台灣這幾年的進步更大,大街小巷的便利商店都設有廁所讓顧客使用,真是太方便了!

日本的廁所也很乾淨,尤其是免治馬桶引領全球,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仍然保存了蹲式馬桶,西方人大概都會很不習慣。

美國大概是廁所最乾淨、衛生與方便的國家之一,美國地方大,加油站多,速食店到處都是,因此一般人開車出門,需要方便時,隨時借用他們的廁所一下,是絕對沒有問題的。

說到這裡,我們的巴黎之旅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,有一天去參觀凱旋門時,在香榭大道突然間看到了遠處的一家麥當勞,那聞名全球的金黃色拱形標誌並不顯眼,但是一看到它,我立刻大叫一聲:McDonald’s!我女兒會心的笑了出來!瞬間,那金黃色拱門立刻把我從那高聳的凱旋門吸引了過去,我往那裡疾走而去,洗完手後再喝一杯飲料,精神抖擻,有如他鄉遇故知的親切,法國人以法國美食為傲,一向對美國人的速食文化不以為然,但,殊不知,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對麥當勞價美物廉的餐點、快速的服務、毫不計較的讓客人使用它們的洗手間的方便性,都會大喊阿彌陀佛啊!

不知道醞釀了多少年,巴黎年終於發生了一個「文化大革命」,我是指「廁所文化大革命」,開始在街邊安裝實驗性的Uritrottoir,翻成英文即sidewalk urinal,翻成中文即街邊小便斗,一方面是提供男性一個方便的解手之處,同時改變巴黎街道尿臊味臭氣沖天的環境,更重要的是試圖扭轉大家對巴黎街道的惡劣印象,善哉!善哉!善哉!


所以,各位記住,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唷!


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

挑戰你的「中翻英」「英翻中」功力! (2017.5.31~7.14)

1. 把「臺中國家歌劇院」翻成英文!

      你的翻譯是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      我也懂一點英文,讓我試試看:
National Taichung Opera or National Taichung Opera House,你看如何?

2. 把「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」翻成中文!

     你的翻譯是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     讓我試試看:臺中國家劇院
臺中國家音樂廳
臺中國家演藝廳
你看如何?

3. 官方標準答案是:

     臺中國家歌劇院=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

     把「歌劇院」和「Theater」畫上等號!

  太離譜了吧!


註:Opera house的英文字典的定義是:
        Opera house : a theater designed for opera
        歌劇院:為歌劇而設計的戲院
        臺中國家歌劇院「有無演出歌劇的可能呢」?
        不然只是魚目混珠、掛羊頭賣狗肉的雜貨店!






台中市於20141123日完成了一棟嶄新的公共建築,開幕起用的第二年因為市政府改朝換代而被封館(201511),直到2016930日才再次重新開幕起用,最近Discovery頻道將其製作的記錄片,公開播放介紹該建築的施工建設過程。

這座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的建築,最大的特點是它的結構,它不是採用傳統的樑柱結構,而是採用相當複雜的曲面體支撐結構,因此設計與施工上都相當的複雜,本人站在結構工程師的立場,也是讚賞有加,而它完成後的內部空間則是給人一種進入鐘乳石岩洞的感覺,這是該建築給人最深刻的印象。

這棟建築的名字叫什麼呢?

我想大家都知道它叫作:臺中國家歌劇院

夠響亮的名字吧!

因為一提起歌劇院,大家都會想起舉世聞名的澳洲雪梨歌劇院(Sydney Opera House),即使沒有聽過歌劇,但是大概都看過那棟漂亮的海邊建築。










台中的這座建築當初為何取名為「歌劇院」呢?

可能是想靠歌劇院的聯想,讓大家把「臺中國家歌劇院」與「雪梨歌劇院」聯想在一起,提高自己的知名度,自抬身價吧!

如果你有外國朋友,你會如何介紹「臺中國家歌劇院」呢?

我懂一點英文,我會跟他介紹說:This is the National Taichung Opera House

您認為如何?

但是,我這位朋友說話啦!
他說:But the building marquee reads “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”!
           但建築的看板上寫著:國家台中劇院!

我愣住了!

他沒錯!

建築物前面看板上明明是標示著: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翻成中文是:臺中國家「劇院」,並非臺中國家「歌劇院」

有圖為證!






各位看倌,您說我的翻譯錯了嗎?

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的翻譯沒錯!

如果不相信,那麼我們就來個「中翻英」「英翻中」比賽,恭請下列人士參與:
(1) 台中市前後任市長:胡志強,林佳龍(他們英文都行)
(2) 各大學英文系教授,各高中英文老師
(3) 擅長英文的社會賢達與專業人士

當然啦!

這其實不是「中翻英」「英翻中」的問題,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心態問題!


為什麼這座建築的「官方」中文名稱是:臺中國家「歌劇院」呢?
簡而言之,大概有下面的三點:
(1) 國際接軌的問題:
政治人物總喜歡說大話,作什麼都要跟國際接軌,蓋一座劇院也要命名為「歌劇院」以便能夠和世界接軌,總喜歡以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。
(2) 文化自卑感的問題:
好像我們有了「歌劇院」才不會比人家矮一截似的!
(3) 掛羊頭賣狗肉的政治文化:
中文名稱叫作「歌劇院」,還不是那一套民粹主義的作法,糊弄老百姓,讓大家覺得我們國家也看得到「歌劇」似的,我幾乎可以掛保證,這座劇院一輩子都不會上演歌劇的,如果上演「歌劇」,我敢保證,其賣座一定是賠本收場,我於2012.01.14的「民粹政治的惡果!」部落格裡頭已有明確的闡述過,再者,一座「歌劇院」從不上演「歌劇」,那是多麼諷刺的事啊!

為什麼這座建築的「官方」英文名稱是: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
而非:National Taichung Opera House呢?
它叫作「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」是一個很務實的名稱,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綜合性的演出場館,以上演交響樂、歌唱會、獨唱會、獨奏會、室內音樂、話劇等為主,因此稱之為「theater」是很恰當的名稱。

為什麼不將它的英文名稱叫作「National Taichung Opera House」呢?
因為它的使命本來就不是以上演「歌劇」為主,若硬要稱之為「Opera House」,那才真正是有掛羊頭賣狗肉呢!更何況,如果萬一有外國朋友問起說:你們演出過什麼opera時,當局會非常尷尬、無言以對。

或者有些人會說:我們也有演出「歌仔戲(Taiwanese Opera)」和「平劇(Chinese Opera)」,因此稱之為臺中國家「歌劇院」,似乎也不太離譜,既然如此,那麼就乾脆點把它的英文名稱改為:National Taichung Opera House,兩者之間就不會再有矛盾之處了!

此場館的經營者也深知經營的困難,因此今年初還將大劇院場館租給直銷商作為新品發表會之用,不是演出「歌劇」或「平劇」或「歌仔戲」,而是演出了一場實實在在的「大鬧劇」!

這座建築的「中英文」「官方名稱」這麼不搭軋,現在是夠清楚的了!

這也在在的顯示出,台灣政治人物是多麼的沒有文化水準!




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

磨合 (2017.04.03)

記得好像是大三那一年,有一期的「空中英語教室(Studio Classroom)」課程是談美國當年最流行的新款汽車:Sports cars(跑車), 老實說,那個年代台灣懂得汽車的人簡直是少之又少,尤其是我們這些尚未出社會的小夥子,一般車子都沒碰過,更遑論跑車了。

一般汽車和跑車,差別在那裡呢?真的是毫無概念,不過,光從那些跑車的流線型造型看起來,確實讓人印象深刻,它們的確是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車種。

當年是福特的Mustang(野馬)先上市,雪佛蘭的Camaro(註一)晚了一年多才跟上腳步,要搶食跑車市場大餅,我記得當年的汽車照片,Mustang的造型的確是比較酷炫些,它第一眼就抓住了我的心。

一九五○年~一九六○年代是美國的黃金時代,我一九六七年出國,第二年唸完碩士學位,隻身前往佛羅里達的Pensacola工作,工作了三個月就買了我人生的第一部汽車,而且是當年唸空中英語教室時心儀已久的Mustang,真是難以相信,這種事情只可能在美國發生,這就是人們常講的:American Dream美國夢,實現美國夢真是一種太奇妙的人生經驗了!

出國前從來沒有開過車子,好在公司裡的人都對我非常好,其中一位叫作Richard Sansbury的製圖員和我交情最好,還用他的老爺車教我開車,去考駕照,因此,買了新車後,可以自己開車上班,之前,是公司的一位名為Mike Majors的會計每天接送我上下班,現在想起了真是感激萬分。

公司裡年輕人一大堆,大家都會出主意教我如何開車,其中之一就是:新車的第一千英哩不能開太快,要讓車子慢慢的break in,也就是說,要讓車子的各部位零件在各種不同的車速下運轉,不能過猛,也不能在同一車速運轉太久,要讓所有的零件能夠有機會慢慢的彼此適應順暢,達到break-in的目的,這是我第一次學到了美國人的汽車文化。

多年後寫書時,碰到了break in的詞彙,居然還找不到恰當的中文翻譯,甚是懊惱,直到回國數年後,慢慢的才知道break in有「磨合」的翻譯,真是非常貼切的翻譯,用以形容汽車零件長期彼此「摩擦」後而慢慢達到彼此「適合」的地步,break-in的意思正是如此。

就如車主和新車之間的關係一樣,男女交往,也是要經過一段「磨合期」,從「磨」到「合」的過程,往往是對彼此關係的一種考驗。

有些男女,猛然墜入愛河,愛得你死我活的,甜甜蜜蜜,難以自拔,可是往往因為磨合期太短,禁不起考驗,就像新車子一樣,一下子開得太猛,來不及磨合,引擎很容易就燒壞了,愛情亦若是,來得又猛,去得也快。

許多的男歡女愛,往往因為怕失去對方,因此就盲目的討好對方,失去了彼此溝通達到「磨合」的機會,就如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車子一樣,只知道拼命的為引擎加潤滑油,那也是無濟於事的,引擎遲早會燒掉的。

新車子引擎起動時,其零件彼此間的互相摩擦,造成「磨損」與「高熱」,因為有潤滑油的保護,才不致於造成損壞,且慢慢的順暢起來,男女之間的往來也是如此,開始時難免經常吵架鬥嘴,所謂的不打不相識,吵架鬥嘴不是問題,重點是要能溝通,找出彼此吵架鬥嘴的原因,溝通找出原因就是潤滑油,願意彼此共同解決問題才能達到磨合的目的。

人的個性有千百種,碰到容易溝通的人,彼此容易磨合,彼此都會幸福。

那一種人容易溝通呢?

個人的經驗是:有同理心的人!

這種人的人格特質是往往會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!

I’m looking for someone who is apt to show empathy towards others.

You too?


註一:
福特於一九六四年出廠第一代的Mustang野馬跑車,一九六五年的新車成為了當年福特最暢銷的車種,雪佛蘭看了心癢癢的,乃於一九六六年推出了一款跑車要跟福特的Mustang搶市場,當時還故弄玄虛定名為Camaro,搞得汽車界人士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,Camaro是啥東西?答案是:Camaro一種吃Mustangs的邪惡小動物,下面就是當年報導摘要:

Automotive press asked Chevrolet product managers,"What is a Camaro?" and were told it was "a small, vicious animal that eats Mustangs.




我的第一部愛車Mustang

攝於Pensacola Community College, Pensacola,Florida





2015.03.31訪問空中英語教室的彭蒙惠老師(大學時代勤聽其授課獲益良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