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n’t tickle me!
這個句子你會怎麼翻成中文呢?
我的翻譯是:不要ㄋㄧㄠ我!
這是我從小的講法,從小就講ㄋㄧㄠ,但是我從來不知道
ㄋㄧㄠ這個字如何寫,最近查遍中文字典,居然連ㄋㄧㄠ
這個音都沒有,真是奇怪!
tickle這個字查遍英漢字典,最常見的翻譯是:搔,搔癢。
準此:Don’t
tickle me!
可以翻成:不要搔我,不要搔癢我。
你平常說話會說「不要搔我,不要搔癢我」嗎?
我個人總覺得此翻譯不是很順暢的口語表達法!
你有其他更口語化的表達法嗎?
tickle這個字在客家話裡是:
ㄋㄟㄨˊ(梅縣腔,二聲)或ㄋㄟㄨˋ(陸豐腔,四聲)
因此之故,我一直在思索與該音近似的漢字為何。
果然,在某一個機會裡因為查「撓」字而得到了啟發。
「撓」字的意思有:搔、搔癢、抓、輕輕抓等等,而「撓」字的音為
ㄋㄠˊ,與客家話的ㄋㄟㄨˊ或ㄋㄟㄨˋ音極其相近。
ㄋㄠˊ,與客家話的ㄋㄟㄨˊ或ㄋㄟㄨˋ音極其相近。
中國大陸幅員廣大,往往一個字因為南腔北調的關係,出現許許多多不同的唸法,「撓」字在字典裡的注音是ㄋㄠˊ,而ㄋㄧㄠ的唸法則是小時候
聽外省同學說時學會的,因此ㄋㄧㄠ應該也是普遍的方言唸法之一,所以個人認為「撓」是個破音字,口語唸成ㄋㄧㄠ時,其意義為搔、搔癢!
聽外省同學說時學會的,因此ㄋㄧㄠ應該也是普遍的方言唸法之一,所以個人認為「撓」是個破音字,口語唸成ㄋㄧㄠ時,其意義為搔、搔癢!
結論:
Don’t tickle me!
的最佳中文翻譯是「不要撓(音:ㄋㄧㄠ)我!」
你認為如何呢?
歡迎批評指正!
註一:
「趴」字也是一個需要現代化的重新定義的單字。
翻開字典,「趴」字標準定義是:臥倒、倒臥,如:趴在地上、趴在桌子上。
我想大家都用過「軟趴趴」的用語吧?
「趴」者「軟」也,但字典裡卻沒有這個定義。
大家有無說過「這豬腳煮得、燉得很趴」?
「趴」者「軟、爛」也,把豬腳夾起來放到盤子上,它立刻就趴了下去,此即軟趴趴的豬腳也!
教育部「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」連這些最基本的用語都沒有加以釐清,真是太離譜了,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機構,裡面養了多少的所謂的專家,不是好高騖遠,就是終日無所事事,坐領高薪,等著退休過著舒適的日子,真是有愧國人的期待。
註二:
有些方言語彙與表達法非常生動,但在國語中卻付諸闕如,此時就該收納到現代字典裡,如閩南語的「摃龜、膨風、菜鳥、嗆聲」等等,它們都是大家目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語彙。
目前客家話語彙被普遍的接受與用到日常生活中者則少之又少,我一直在想,客家話裡頭的「長屁股」這個詞應該是一個值得大家採用的語彙,它是指一個人到別人家作客、訪問或聊天,但一坐下來之後就賴在那裡,要等主人直接或間接下逐客令才會離開者(例子:老張真是個長屁股,真怕他來訪。)此詞和英文裡的to buttonhole (someone)這個動詞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註三:
中國自鴉片戰爭以降,為了追趕上歐美各國在科學與工業的發展,因此把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都投入了科學與工業的研究,頭腦好的年輕人幾乎都以當科學家、工程師為第一選擇,長年下來,投入社會科學的好人才就相對的稀少,再加上,共產黨當政後,更不允許有任何其他不同思想的發展,人民生活中充滿了政治語彙,社會思潮被壓抑得無處宣洩,進而抑制了現代化中文語彙的出現與發展。
中文自從胡適之等提倡白話文以來,開啟了現代化中文寫作的新形態,之後,由於連年戰亂,並未有取得很大的進展,接著,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,千頭萬緒中,以為羅馬化中文是一條通往現代化的大道,結果是不了了之,接著又以為簡化漢字是普及教育的捷徑,凡此種種都阻滯了中文現代化的進程。
試看台灣一直都使用傳統字體,但並未因此影響到教育的普及化與現代化,相反地,卻遠遠走在大陸前面,加上台灣一直在各方面都比較早與世界接軌,大量的吸收、融會外文而發展出許許多多更能容易表達現代思想的中文語彙(如:秀、粉絲、脫口秀、瓶頸、管道、渠道、磨合等等),加上年輕一代更靈活與豐富的音樂詞曲創作與表達方式,使得現代中文語彙的發展,取得了更大的進展,進而間接的影響到了大陸社會。
個人多年來從事中文輸入法的研究,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而搜集了大量的現代化中文語彙,在此過程中,可以說是見證了中文現代語彙演進與發展的軌跡,深感中文語彙現代化還有一個很大的發展與進步空間,這應該是當前務實的專家學者們的工作與任務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