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

川普

美國的一位商界與媒體人物,隨著政治潮流的轉變,因緣際會走上了政治路,更以其獨特的風格與人格特質,搞得全美動盪不安,全世界也隨著他的情緒而舞動!

他是二戰後德國移民的第二代,父親搞地產起家,他也因此踏上了地產開發的路途。

他的名字叫作Donald Trump,台灣把他的姓Trump翻為〔川普〕,而大陸則把他的姓Trump翻為〔特朗普〕,為什麼兩者的翻譯相差這麼大呢?

Trump是美國人,其名字自然以英語發音為準,準此,翻譯為〔川普〕是非常正確的!

Trump是德裔美國人,Trump的德語發音為〔特朗普〕,沒錯!假如Trump是德國總統,稱他為〔特朗普總統〕也一點問題都沒有!

但,偏偏Trump是美國總統,全世界的人都稱呼他為〔川普總統〕!

我最近看新聞報導時注意到,連德國媒體與德國總理在〔德語新聞〕裡都稱呼President Trump為〔川普總統〕而非〔特朗普總統〕!

太有意思了!


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

拜拜的意義!


如果你已經八十歲了,那你頂多可以再活約二十年左右!

二十年後你就要和家人說拜拜了!

之後呢?

你的家人只能每年向你拜拜了!

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

爸爸的相機 Father’s camera (2023.1.6)


 

這是爸爸在我初中時買的Mamiya相機,其後我就開始學習照相,爸爸其實並不常用,因此留下作品不多,不過下面一張卻是他留下的一張極佳的作品,它若參展,一定得獎,它給我們家留下一個永恆、美好的共同記憶,謝謝你,親愛的父親!!!

Father bought this Mamiya camera when I was in the middle school. I got to learn to take pictures ever since. Father did not use the camera often, and therefore did not leave behind many photographic works. But the following picture is a master piece he gifted us. It’d surely win a prize in any photography competition. The image gave our family an everlasting and wonderful collective memory. Thank you, dear father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左起:三妹、小妹、二妹、四妹

這張照片是二妹的珍藏,謝謝紹偉將之轉成彩色的,很高興分享給大家珍藏!

This picture is from二妹’s collections and thanks to紹偉for rendering it into color.  It’s a pleasure to share it with the family. Please download it for safekeeping.



照片背景地點是我們家曾經擁有的40甲農場(我們湖口家去長安的山丘上)!

Background of this picture was a 40 (about 96 acres) farm our family once owned (located near our hometown湖口to長安’s hills).

 

等以後有空時再設計裝框,要珍藏者告訴我一聲!

I’ll design a frame for it when I have time later on and let you know if you want to have one to keep.


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牛頓笑破了肚子! (2022.09.12~27)


話說小學升四年級時,爸爸望子成龍,把我從鄉下學校轉到竹師附小就讀,從此展開了長達九年搭火車通學的日子!

 

那個時代的火車都是蒸汽火車頭拉著跑,它燒煤製造蒸汽使火車有了行駛的動力,在軌道上奔馳,因為燒煤,因此煙囪會不斷的冒出濃濃的黑煙,還摻雜著細小的黑色煤渣顆粒,坐在車廂裡,那些煤渣顆粒還不時會飛入你的眼睛或衣領裡折磨你,在那個時代,這種折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沒人發牢騷!

 

蒸汽火車還有另外兩個特色:一是現代人再也聽不到的嗚嗚嗚…汽笛聲;二是它行駛時發出ㄑㄧㄥˋㄔㄨㄥˋㄑㄧˋㄔㄚˋㄑㄧㄥˋㄔㄨㄥˋㄑㄧˋㄔㄚˋ的隆隆聲,非常吵雜,人們遠遠就可以聽到火車即將到站的聲音。

 

我們以前的家離火車站走路大約要十分鐘,說遠不遠,說近不近,記得以前有時候早晨賴床起得晚,媽媽一面幫我裝便當,一面催我趕快出門,出門時聽到火車行駛的隆隆聲,有時候還摻雜著汽笛聲,聽聲音的大小,就大約知道火車在離到站多遠處,接著便拔腿飛奔,跑呀跑的,氣喘吁吁,急忙跳上火車!

 

剛剛學坐火車時,為了安全,都乖乖地擠到車廂內,但,慢慢的也學大人們站在門口,因為,這樣子在夏天時比較涼快些!

 

站在車門口的另一個好處是:下車時,不用擠來擠去,可以比別人早一步下車,有時候還看到有些站在車門口的人,車子沒停就跳下車了,好跩!

 

看到人家車子還沒停就跳下車,的確覺得蠻酷的!這下子可好了,有一天我也如法泡製,沒想到竟然跌個狗吃屎,膝蓋還擦傷流血,一位好心的大哥哥把我扶起來,我還忍住淚水不敢哭!

 

此情此景,使得牛頓笑破了肚子

 

回到家後,媽媽吃驚地問我怎麼回事?我當時只好撒謊說有人車子沒停就推我下車,我就不小心跌倒了!媽媽忙著幫我擦藥並安慰我說以後要小心!

 

那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次撒謊!

 

日後,慢慢長大才學會如何車子未停就跳下車的訣竅:跳下車時,跟著火車跑就對了,不能停腳、不能踩煞車,才不會跌個狗吃屎!

 

但,個中真正的道理,直到高中上物理課的牛頓〔慣性定律〕時才學懂了!

 

牛頓的〔慣性定律〕:靜者恆靜,動者恆動(動者恆作等速度直線運動)

 

人在車子上時,車子在動,人也以等速往前動,這就是〔動者恆動〕的狀態,若此時人跳下車子,並且立即停腳、踩煞車,在那瞬間,腳是踩到地面停下來了,但身體的其他部位仍以該人在火車上時的速度往前動,因此之故,整個身體自然而然地就往前傾倒,跌個狗吃屎了!

 

懂了嗎?

 

以後可別再讓牛頓笑破了肚子了!

 

 

註:讓我懷念的蒸汽火車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R6CM-oLMnE

 

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

你「外公、外婆」被綁架了! (2022.3.7)


最近台灣出現「外公、外婆」的用詞「有歧視意味」的論調,因此意味著要將之消滅在歷史上,其以管窺天的觀點,真是叫人不勝唏噓!

 

以前住在國外時,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談到彼此的家庭,他說他的祖父如何如何……!

 

我就好奇地問他,是你那一個祖父?

 

因為一般人通常都有兩個祖父,不是嗎?

 

這時他才加上一句:My grandfather on my mother’s side!

 

意思就是說:我母親那邊的祖父!

 

即「外祖父」「外公」是也!

 

他的進一步解釋,才讓我明白他說的是誰!

 

在中文裡你說「祖父」或「外祖父」,別人立即了解你是說誰,不用解釋半天!

 

由此可見,中文有些用詞比英文來得更為清楚、明白、考究、恰如其份!

 

中國人千百年來都以「外公、外婆」「外祖父、外祖母」稱呼母親的父母!

 

假如「外公、外婆」「外祖父、外祖母」有歧視的意味,彼此不就鬧僵了嗎?

 

中國文化裡「關係」很重要,「阿公、阿婆」「外公、外婆」「祖父、祖母」「外祖父、外祖母」等等用語,目的不外乎在於明白的定位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人際關係上才不致於進退失據或鬧笑話!

 

這是我們社會的「茶壺風暴」還是「文化革命」呢?

 

無論如何,大家一起努力,不要《讓你「外公、外婆」被綁架》而消失了!


子曰:名不正,則言不順,是也!



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

法國號 (2020.3.26)


法國號是我最喜歡的樂器之一!

法國號起源自歐洲民間的打獵號角,因為法國人的工藝最棒,因此該類型的打獵號角就被稱之為法國號。

我為什麼喜歡法國號呢?其實我自己也很難說清楚,我只能說,法國號有一種特殊的音色深深的吸引著我,就好像在山谷裡打獵時,號角響起,在山谷裡回蕩著,有一股神祕的感覺。

法國號並不是音樂廳裡常見的獨奏樂器,在交響樂團裡也沒有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但卻是不可或缺的樂器,它就是那麼的天生的孤芳自賞。

去年19歲的曾韵(韻)贏得第十六屆柴可夫斯基大賽銅管樂器組的金獎,這是銅管樂器首次被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比賽的獎項,因此,他是法國號得金獎的第一人,以十九歲之齡,實屬不易!

他祖父與父親都是法國號演奏家,他五歲時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習法國號,三代都吹法國號,實在是難得!





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

你的體內有多少個細胞呢? (2020.3.14)


很多年來一直有一個好奇與疑問:我們人體內到底有多少個細胞?
有好奇與疑問,但卻從未花時間去找出答案來。

本年一月份的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有個專題報導,探討人類〔痛〕的問題,談了許多醫學上的知識,我學到了下面幾個很有意思的數據,也順便回答了我的好奇與疑問:
(1)    人的體內駐紮著將近38兆個微生物(microbes),是個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。
註:一兆=one trillion=1012次方
(2)    一個年輕成年男性的細胞有多少呢?
比微生物少一點點,也就是說稍微少於38
(3)    這些微生物(microbes)分佈在那裡呢?
90%都是住在消化道裡頭,難怪顧好消化道是多麼重要的事情,這下子可使賣益生菌的廠商們樂翻了!

人的嘴唇上也佈滿一大堆的微生物,科學家叫一位女孩子用嘴唇在培養皿上輕輕地吻一下,然後將之細心培養,幾天後就長出了下圖的模樣,多得不得了的微生物,也就是說,當兩位情人擁吻後,就會產生同樣的效果。

別害怕,這些微生物顏色很漂亮,好像也無礙健康的樣子,接吻是有些不衛生,但是,至少沒聽說過有人因為接吻而得病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