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

穿「牛仔褲」的「公仔」!


穿「牛仔褲」的「公仔」!       (12.16.2012)

上星期的新聞報導說:
教育部又要將「牛仔褲」的注音從「牛ㄗˇ褲」改為「牛ㄗㄞˇ褲」。

真奇怪,幾年前才從「牛ㄗㄞˇ褲」改為「牛ㄗˇ褲」,現在又要改回去了!

教育部的這些專家們可真是「太專家了」,老是舉棋不定,鑽牛角尖,吃飽沒事幹,盡是作些無聊的小動作!

再如「公仔」一詞:
當年教育部命令將「牛ㄗㄞˇ褲」改唸為「牛ㄗˇ褲」的同時,
並未要求大家也把「公ㄗㄞˇ」,改唸為「公ㄗˇ」,這不是很矛盾嗎?

當初假如真的如此作的話,現在又要把「公ㄗˇ」改唸為「公ㄗㄞˇ」了!

老實說,這些所謂的專家,真的頭腦有問題,難怪經常貽笑大方而不自知!

大家熟知中國文字常常有「一字多音」的現象,即所謂的「破音字」,「仔」字就是一例:有「ㄗˇ」與「ㄗㄞˇ」二音。

因此在找不出更客觀的標準之下,唸「公ㄗㄞˇ」或「公ㄗˇ」,「牛ㄗㄞˇ褲」或「牛ㄗˇ褲」都是對的,為何一定非要訂出其中一者是對的,而另一者是錯的不可呢?

拜託拜託:

穿「牛ㄗㄞˇ褲」的「公ㄗㄞˇ」或

穿「牛ㄗㄞˇ褲」的「公ㄗˇ 

穿「牛ㄗˇ褲」的「公ㄗㄞˇ 

穿「牛ㄗˇ褲」的「公ㄗˇ    

都行,好嗎?

中國幅員廣大,在沒有制訂「注音符號」之前,各地的文人學子,各行其道,因此南腔北調的唸法,大家都見怪不怪!

即使到今天,台灣注音教育的普及與成功是有目共睹的,但仍有許多字一般人還是常常唸錯,比如「塑膠」的正確注音是「ㄙㄨˋ膠」,可是打開電視,仍有些主播與很多受訪者,還常常將之唸成「ㄙㄨㄛˋ膠」,孰不知,中國字裡頭並無「ㄙㄨㄛˋ」音!

說起南腔北調,常常發現兩岸的人民對某些字的唸法差異是如此的大,我在「祝福與祝願」一文裡已有闡述,其中最令我不解的是「質」字,我們都唸「ㄓˊ」(二聲),而大陸都唸成「ㄓˋ」(四聲),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天壤之別?希望那位專家學者能夠給我們一個滿意的解答!


還有「因為」一詞,我們是唸「因ㄨㄟˋ」(四聲),而大陸的人則幾乎都唸成「因ㄨㄟˊ」(二聲),在台灣我只聽過李大師是唸成「因ㄨㄟˊ」(二聲)的。

看電視時,還常聽到北方人把「問」字唸成「ENˋ」,注音符號並無「」音,據我所知,方言裡頭,客家話有用到「」音,蠻有意思的!

如果當年的科舉鄉試有「口試」的話,這種「南腔北調」「雞同鴨講」的現象,一定會鬧出許多令人莞爾的笑話!




註:
根據字典,「楚辭」裡往往將字尾的「些」唸成「ㄙㄨㄛˋ」,除此之外,並無其他的日用字唸成「ㄙㄨㄛˋ」音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